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八一章 继续摊牌 (第1/2页)
一帮老家伙全都默然。 “诸位,我和我大爷自始至终的要求只有一个。” 杨信看了看他们。 “让陛下,或者说让我们这个朝廷,能够有足够的银子可用。 在战争时候我们能给士兵发出足够的军饷,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杀敌以报效陛下,在饥荒时候我们能拿出钱粮赈济灾民,不至于饿殍遍野,让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选择造反作乱。 我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但事实上呢? 朝廷的钱粮从来就没有充足过。 而根源你们都很清楚,你们也知道该怎么去改,只不过你们没有人敢,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去做,那么你们就别怨我们想别的办法,如果你们能让朝廷岁入达到北宋末期的数额,我和我大爷绝对不会再折腾。这不过分吧?大明目前疆域可比北宋大得多,人口同样也多得多,达到北宋的岁入不过分吧? 咱们就按照北宋末期的估计数字八千万贯。 北宋一贯七百七十文。 八千万贯折目前近五千万两。 你们能让朝廷岁入加起来达到这个数,我和我大爷从今往后一家不抄。” 他说道。 当然,他这个对比其实并不恰当。 但即便是把大明目前的岁入,完全折成北宋的标准,其实也仅仅是北宋岁入的一半左右。 两千五百万石粮食是最大头,折北宋钱也就相当于三千万贯,明石比宋石要大不少,但这些粮食里面还有四百万麦子,北宋麦子几十文一斗。剩下就算目前加上海关之类杂七杂八税收也就八百万两,折合北宋钱同样也是一千万多点,最终大明岁入还是北宋的一半。 而以铜钱折算,北宋那八千万贯的岁入更是相当于这时候近五千万两,哪怕北宋一贯是七百七,而大明这时候因为大量铸炮,铜钱已经到了一千二换一两银子,大明以目前各地平均粮价折银,最终加起来其实也就是两千五百万两。 还是一半。 无论怎么算大明岁入都是北宋一半。 面积比北宋大得多,人口比北宋多得多,粮食亩产超过北宋,最后税收相当于北宋的一半。 还把自己搞得快崩溃。 不得不说大明朝也是很奇葩了。 但就算达到北宋的数字,这些老家伙也不敢接啊! 那相当于在目前基础上,再增加整整一倍,就像杨信说的,那真得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然后把所有隐田都清查出来,甚至把各家那些奴婢的丁银和徭役折银也交上…… 那还了得? 江浙那些顶级世家谁还没几千奴仆? 光这个一年就得交上千两,更别说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了! “你们没能力做到,那我和我大爷就不会停下,我们不能让朝廷没有银子最终导致军队一触即溃,各地灾民蜂起,那就只能时不时拎出一口肥猪宰。他们有胆量反抗尽管来,杨某别的本事不好说,就是杀人的本事强,诸位想说的话我很清楚,你们不就是想说逼急了江浙士绅武装抵抗吗? 那就随他们便。 我的援朝军在这起案子了结前不会去朝鲜,他们敢闹那我就带着援朝军下江南,那里还有一万忠勇军,昭义市和凤阳屯垦区随时可以召集起十万大军,需要的话我还可以从贵州调土兵。 杀人我最拿手了,杀得江南人头滚滚一样也能解决问题。 我正觉得昭义市的民兵区还不够,最好让整个苏松甚至嘉湖杭都变成这样的民兵区。” 杨信很嚣张地说道。 “河间侯误会了,只是一起案子而已,哪有如此严重。” 顾秉谦一脸尴尬地说道。 “严重不严重,不是杨某说了算。” 杨信说道。 “河间侯,别忘了你也有地。” 朱延禧说道。 “是呀,但杨某交税呀,杨某没有一亩隐田,该交的税一分不少,杨某的确赚钱很多,但杨某赚的明明白白呀。” 杨信说道。 说完他就那么昂然地走了。 后面老家伙们面面相觑。 “诸位,我们都老了,管不了那么多了,至于别人的事情,就让他们自求多福去吧。” 方从哲叹了口气说道。 然后他也走了。 事实上这些老家伙也都只是象征性挣扎一下,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已经不是朝廷党争能解决的,文震孟这些人身后,是已经忍无可忍的江浙士绅,他们已经对天启动了杀机,而且现在他们手中也有武力。同样天启也被激怒,需要让他们明白这天下谁才是说了算的,所以接下来江南士绅的应对才是关键,他们屈服就忍了,他们不屈服就反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