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五零章 大明之民主典范 (第2/2页)
镣铐的李布政使在后面吼道。 杨都督没兴趣管他的怒火,在一个布政使司小吏带领下,他带着兵直奔佛山,四十里路而已,那些每天跑圈的士兵速度快的很,仅仅一个半时辰多点,杨都督就已经到了佛山。这座目前大明最大的钢铁基地没有城墙,但繁华之处丝毫不输广州城,遍地都是烟囱,到处都是运输生铁和铁器的小船和车辆,甚至空气都比广州明显差了不少。 李崇问家很好找。 不过杨信目标也不是李崇问,想想就知道他不可能在家,但这样的大罪那是要抄家的…… “我能抄李待问家吗?” 杨都督问道。 “都督,李待问与李崇问虽然同族,但按律不在缘坐之列,李待问兄弟五人,他是其父八十时候婢女所生,且是遗腹子,目前兄弟五个就只剩下老三和他,在乡的是他三哥李征问,剩下都是侄孙辈,与李崇问就更远了。” 随行的小吏小心翼翼地说道。 “八十,遗腹子?他爹身体真好。” 杨都督惊愕地说道。 “这个就不足为外人道了,不过据说他爹临死前留个扇子给他娘,就是因此才被认,小时候也被看不起,不过中进士后就不一样了。” 小吏笑着说。 八十,遗腹子,留扇为证。 这简直就是传奇啊,想象力都赶不上了。 杨都督感慨一下。 “抄李家,五家一个不留,连同李崇问一支,统统封门!” 杨都督说道。 “这个罪名呢?” 小吏说道。 “我说抄就抄,要什么罪名?还要罪名?来,给他们编一个,就说窝藏李崇问与其合谋。” 杨都督说道。 他身后士兵立刻涌向前方陇西里的牌坊。 李家聚族而居,李待问兄弟几个都在这里,整个一个营的士兵涌入,紧接着在带路的衙役指点下,迅速冲向一座座大宅,整个陇西里瞬间一片鸡飞狗跳,然后一帮子青壮突然涌出,一个个拿着武器混乱地阻挡…… “这还蓄养私军?” 杨信愕然道。 “都督,这是佛山忠义营,李家带着当地士绅凑钱养着防盗的。” 那小吏说道。 “架着斑鸠铳,推着弗朗机防盗?” 杨信说道。 “这个,本地盛产这些火器,自然因地制宜。” 小吏说道。 “谁指挥他们?” 杨都督说道。 “本地士绅自治的嘉会堂,朝廷在佛山并无官员,这里属五斗口巡检司,但地方上就是士绅自治,李待问之前回乡时候,在此地联合一些乡宦,共同组建了嘉会堂,一切地方事务都是嘉会堂商议,嘉会堂设忠义营维护地方,这些都是朝廷准许的。” 小吏说道。 “这制度很先进啊,这都快赶上大同社会了,话说荷兰人也不过如此啊,咱大明居然还有直接跨越到民主的地方?这要是让他们发展下去,岂不是要连议会都出来了?话说南海县,广州府,布政使司,这么多官府,就这么看着眼皮底下出这种地方却不管?” 杨都督不无感慨地说。 谁说咱大明制度不先进,看看这佛山完全迈入议会时代。 这时候英国都赶不上这里。 “都督,程知府和李布政使都认为这是地方善政,不需要管,甚至还应当在各地推广,若能这样由地方士绅共同管理地方,可以省下朝廷很多费用,要是大明都能如佛山这般,咱们大明也就是像都督说的,可以天下大同了。其实小的也觉得未必是好事,之前南海县的一项税从当年张江陵做首辅时候就开始收,结果前两年被李待问和嘉会堂这些反对,最后南海县只好取消了。 这些士绅权力太大了。 更何况他们手中也有了兵,官府想做什么都不敢,就怕激起民变到时候不好收场,就是衙门来抓人,那些官差都得提心吊胆,生怕被人打了黑枪,虽说士绅自己管地方的确省了很多麻烦。 可衙门以后也就不敢管了。” 那小吏说道。 看得出他还是很有一些想法的。 这时候前面那些青壮已经在和士兵对峙了。 但这些青壮手中全是火器,而且全是重火绳枪,一排斑鸠铳架在大街上,中间甚至推出小弗朗机。 而士兵的武器就完全不够看了。 一堆长矛轻火绳枪,对着前面一堆重火绳枪,首先这气势就输了不少。 杨都督无语的走上前,然后从一名军官手中夺过短枪,毫不犹豫地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都想干什么?造反啊?” 他喝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