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尾声 (第2/3页)
帝,对‘他们’来说绝对只是有害无利啊!” 原来王月君先前便与二童讨论过此事是否与平等教有关。但因楚王意图谋君篡位,并不像当年齐王那般是起兵谋反,自然不会惹得天下动乱,平等教也没什么渔利可图。何况当今皇帝远比楚王要仁慈,就算对搅乱天下的平等教之人无法轻易赦免,至少私下也并不希望牵连无辜。而完全不把平民百姓当回事的楚王就截然不同了,若楚王做了皇帝,对付平等教,只怕就是“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了。 如此天下百姓固然会更加凄惨,但对平等教来说,却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要白卯儿看来,如今还要怀疑此事与平等教有关的吴小刚,或许是因为跟着大姐追查平等教太久,不免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吴小刚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说道:“或许只是我多心了吧,我就是觉得,那王康身为陛下长兄,华容、宜城等县又就在楚国边上,他能笼络那干县令倒是毫不奇怪。可若不是中间有人牵线,他能命令那么多的贼子为他办事,又能寻到那么多与举子模样几乎相同的死士刺客,那就奇怪的紧了。” 吴小刚会有如此怀疑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八年前齐王意图谋反,其最大的动作就是广交江湖豪杰。自齐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虽没因此严禁各亲王再结交江湖人士,但若某王府与过多江湖人来往甚密,自然也会被重点怀疑,就更不用说这楚王府“交往”的还不是一般江湖人而是贼寇了。 那些为了让艾牛儿“调包”艾严,身中“万年醉”而死的贼人虽未必都是心甘情愿替楚王府去死,至少也是对刘天梁的命令无有不从才会落得如此下场,更何况要替换的举子除艾严外还有三十余人,其间牺牲的贼人更不知还有多少,若不是中间有人牵线,确实也很难想象楚王府能瞒着朝廷吸纳这么多贼人为己所用。 至于那“调包”举子的刺客虽只有三十余名,但要知这些刺客既然并不能靠易容来“调包”,那楚王要提前找好与那一干举子模样几乎相同的刺客,甚至比吸纳那许多贼人为己所用还难。 正如王月君先前对皇帝所说,这楚王的势力基本也只在荆州之中。若说像是艾严这种荆州的读书人,王康倒还可以事先调查清楚,但其余几州的举子,他虽能在这些举子路过荆州之时将其谋害,却当然不可能早便知道这些举子的样貌,就更别说事先备好模样相似的刺客了。 除非这王康手下的死士刺客数以万计,如此倒是可以在谋害那些举子后再从中挑选样貌相似之人来改扮,但他作为一个时常要受朝廷监督的亲王,又怎么可能在暗中训练出那么多刺客而不被发现? 而平等教作为宣扬名为“众生平等”、实为“弱rou强食”教义的魔教,其教中最不缺的就是贼子和刺客,这自然也是吴小刚会怀疑楚王背后有平等教相助的最大原因了。 但吴小刚当然也明白方才白卯儿所说的,这楚王做了皇帝,对平等教来说确实也没一点好处,若按“动机”来说,平等教非但不会相助楚王,反倒还该阻止楚王才是。 所以吴小刚也只有一面怀疑,却又一面会想是否是自己多心了。 但吴小刚的怀疑确实也有他的道理,白卯儿虽坚信此事与平等教无关,却又不禁会去想,是否还有另一个与平等教势力相近,但目的却并不相同的黑道教派、或者是帮派,在暗中相助王康。 所以白卯儿忽然又冒出了冷汗,因为凭她三人和平等教的渊源,就算对平等教现下的动向并不清楚,至少对其教中的大部分事情还算了解。可如果江湖中当真出了一个几乎和平等教势均力敌的黑道帮教,而她三人此时却还一无所知,那就算此帮教比平等教还要差上一点,对于她三人来说,也还会是比平等教更可怕的敌人。 更重要的是,自幼长在平等教的白卯儿,如今自然也熟知平等教为天下带来的危害,若又出了个差不多的教派帮派。那么天下的百姓,可就更得要遭殃了。 …… 白吴二人各自苦恼之下,竟忘记回屋收拾行囊。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和法弘方丈辞行的王月君都已回到屋前,却只见二人仍在沉思,丝毫没有进屋的意思。 王月君见到二人的模样,当然也知道二人在苦恼何事,微笑说道:“无论此事背后究竟还有何人在暗中相助,只要这些人继续行恶,总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你俩现在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这是王月君最为深信的一句话。此番王康机关算尽,想出如此缜密的行刺计划,却只因“准备向艾严下手的贼子在买酒rou时不巧被王月君撞见”这点小纰漏,便被王月君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将整件事情查了个清清楚楚。 可见所谓“天衣无缝”的计划根本就不存在。只要有人想瞒着旁人作恶,就一定会留下破绽,而任何一点小破绽,都可能成为“功亏一篑”的关键。 因此无论这王康身后还有什么样的势力藏在黑暗之中,王月君坚信,这些人总会有暴露的一天。 白卯儿虽依然有些苦恼,但吴小刚却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大姐说的正是,那王康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弄巧成拙,引来大姐,也算得上是‘报应’了!” 吴小刚所说的“引来大姐”,指的自是先前西门凭请王月君来荆州一事。但他会将此事称为“报应”,是因为此事和王康的计划也不无关系。 原来各地的捕官虽都是由刑部统一考核、挑选。但之后却是由吏部分配到各州郡县任职。先前白卯儿会觉得荆州捕快十分无能,正是因为王康的同谋、吏部尚书张洪正在分配时故意使了手段。 本来捕官的选拔通常会注重两种本事,其一是用于破案的查证推理本事、其二是用于擒贼的单打独斗本事。虽说王月君这两般本事均已登峰造极,但王月君这样的奇才天下间绝无第二人,寻常的捕快,就算是其中一般本事能有王月君的一半厉害,就足以成为一州“名捕”,而若两般本事都能有王月君一半厉害的话,那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全才”了。 所以各地的捕官通常都是由各有一般本事的人相互配合,一同破案擒贼。譬如说先前与吴小刚“认兄弟”的那位襄阳捕长刘斌,他的破案本事不行,但身手却十分不错,那便本该给他配个善于破案的捕参、捕佐作为副手才是,结果那刘斌手下的所有捕快却都不擅破案,就难怪那日如此简单的案件还得要吴小刚出手相助了。 而这正是张洪正故意给荆州分配的都是不擅破案的捕头所致。因此荆州州衙及治下郡县的一群群捕头时常就像无头苍蝇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