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_第一百一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5/5页)

洛阳的公卿。

    能调往关中的不多。

    其余各地运粮过去,也有一个沿路损耗问题。

    但若此策一出,则西域胡商会想方设法,运粮入关中,以换蜀锦。

    这个时代,蜀锦便是硬通货。

    皇帝赏赐都会带上一些。

    平日里对胡商供应的蜀锦也是有限额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

    而大唐之锦,远销西域,暴利百倍。

    供不应求。

    再加上瓷器,和大唐各类百工商品。

    此策一出,那些胡商必然闻风而动。

    而且关中受灾,制造业暂时不能恢复。

    要凑齐这些货物,又会间接推动公交署等物流业发展。

    蜀地、各州的手工业也会因此更加兴盛。

    通过公交署源源不断的汇聚关中。

    这样一来,关中缺粮问题可以解决。

    各地的制造业可以兴旺。

    朝廷不用消耗库藏,便能解决关中之患。

    武媚娘越想眼睛越亮,看向李弘:“弘儿以为如何?”

    “母后,儿臣也觉得,苏郡公此计可行。”

    李弘高兴的道。

    武媚娘再看向六部官员:“众卿以为如何?”

    “回天后,苏郡公此计甚善!”

    “若真能解关中缺粮困窘,则善莫大焉。”

    颜道礼、阎仲和等臣子齐声道。

    武媚娘在心中盘算。

    苏大为此策,能解决关中长期乏粮问题。

    倒也不会很快就肥了关中那些军事贵族,关陇世家。

    就算那些世家赚取更多财货,但是失去对府兵的掌握,这关中,今后还是她天后说了算。

    于是武媚娘颔首道:“既是如此,哀家也无疑议,就照此计施行吧。”

    李弘大喜,这算是他难得与武后保持一致的地方。

    忙召来掌笔执礼的太监,以口念出圣旨,令中书省官员抄记下,待用印之后,颁行天下。

    虽然此次议政,花去不少时间。

    但是武媚娘与李弘,还有各部官员都比较满意。

    没有花费朝廷太多公帑,已经解决了困扰大唐的两个重大议题。

    但是现在,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武媚娘凝神细思片刻,然后向苏大为道:“爱卿方才说了借西域胡商输送粮草之事,但是西域叛乱未曾解决,大食国步步进逼,到时只怕商路断绝,借胡商运粮之事,只怕成无源之水。”

    此话一出,狄仁杰、阎立本等重臣顿时心中一惊。

    暗呼武后不愧是昔年由天皇大帝钦点,代为掌笔执政的女强人。

    这眼光老辣,一眼看出问题关键所在。

    李弘急道:“如之奈何?”

    “陛下,太后,请容献上平定西域之策。”

    苏大为叉手行礼。

    满殿重臣,包括武媚娘、李弘、阎立本、苏庆节、狄仁杰、程务挺、程处嗣、尉迟宝琳、三省六部官员,十二卫大将军,及众军将,顿时精神一振。

    知道戏rou来了。

    苏大为终于要将最终的,也是最关键的解决办法逞上。

    说也奇怪,好像自记麟德年起,那个从不良人一路升迁上来,在军事上崭露头角的苏大为就蜕变了。

    成为一言一行,能关系整个朝廷大局,左右天下大势的定海神针。

    威胁大唐的吐蕃,被他率军平定了。

    威胁关中的大疫,被他消灭了。

    影响大唐的瘟疫,被他献的治疫之法,一定程度消弭了。

    现如今,这位大唐开国郡公,兵部尚书苏大为,献上的法子,又解决了辽东困局。

    以及关中灾后诸多问题。

    现在,最关键的西域问题,所有人也都不约而同的仰仗他的答案。

    群臣中,狄仁杰两眼深邃的落在苏大为身上。

    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概。

    这十几年来,不知不觉,阿弥已经走到这个程度。

    达到这个高度。

    儒家圣人所言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阿弥全部具足。

    只怕百年之后,也会被后人尊为大唐圣贤吧!

    “天后、陛下,关中残破,对西域之事,无法再从关中征召,臣愚意以为,当中蜀中征召一定兵员。”

    “蜀中?”

    苏大为这个答案,显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李弘刚想出口,一旁的苏庆节便忍不住道:“蜀中折冲府颇少,兵员不过数万,要戎守蜀中那么大的地方,已经捉襟见肘,如何还能抽调出人手?”

    实际上,蜀中做为关中屏障,是有担负着守护和阻隔关中与吐谷浑、吐蕃缓冲区的作用。

    兵额不算特别少,但大多布置在吐谷浑一侧防线内。

    而蜀中多山,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猿猴难渡。

    大唐朝廷不乏多智之士。

    也不是没考虑过从蜀中抽调人手问题。

    但有着现实问题无法克服。

    蜀中折冲府抽调空了。

    靠什么来充实蜀中防线?

    吐蕃虽名义上被大唐征服了,但大量广袤地区,唐军是没有那么多人和物力去扼守的。

    也只能是像西域那样,建立都督府控扼住。

    保持名义上的统制。

    所以,在名义上,吐蕃是大唐属地。

    但在实际上,大唐只是消灭了吐蕃松赞干布这支王室。

    将吐蕃从一个整体一统的帝国,锤成了无数碎小的部落。

    但吐蕃人还在。

    威胁还在。

    大唐对这块高原上的土地,时刻不在警惕和防备着。

    怕的是哪一天,吐蕃中突然再出一位枭雄,振臂一呼,号召吐蕃人的骑士,如洪流般自高向低,俯冲向关中。

    “我既提出此策,便有解决的办法。”

    苏大为迎着众人的质疑,镇定自若道:“以我之见,征召一定兵员蜀中府兵,同时,大量征召故吐谷浑、吐藩各部为大唐仆从。”

    咦?

    苏大为此话出来,顿时引发一片哗然。

    吐谷浑人还好说。

    那是自太宗时起,就被驯化内附的内藩。

    可是吐蕃……

    大唐与之可是有灭国之仇啊。

    而且消灭吐蕃,火烧其国都逻些城的,不正是你苏大为吗?

    你征召他们。

    和召生死仇敌,有何区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