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3/3页)
一个国家的叛军全数除根? 这本质上是在说,为什么不把高句丽人、百济人和新罗人从地图上完全抹去。 根本做不到好么,亲。 强大如秦,统一东方六国,花了多少时间? 几十年就把自己玩崩了。 后来到了大汉朝,又花了多少时间,才真正将六国势力完全消化。 融合同化这种事,不用几代人的时间精力,根本办不到。 非得第一代人死光,第二代,第三代,一代代教育、文化入侵,移风易俗,改变族群观念,增强共同的认同感,一直到认为自己是大唐人才有可能实现。 至于说杀人…… 杀人是简单。 但却又是最不可能实现的。 后世毛熊、鹰酱在中东那块地方,为什么前仆后继,最后都饮恨收场,称之为帝国坟场? 根本就做不到将人全部抹杀好么。 只有环境同化人。 而人,只有依托环境,去改造自己的生存态势。 “太后,臣有本奏。” 苏大为在一旁叉手行礼道。 算是替程务挺解围。 “讲。” 武媚娘冷冷吐出一个字。 目光向苏大为看过来。 “太后,辽东对大唐虽小,但也有数百万民,何况道路四通八达,崇山峻岭,又兼有大海之利。 我大唐将士再善战,也无法将那么广袤的土地逐寸清理。 所以想将这三国的人,完全抹杀,不可行。” 这话,也就苏大为敢说。 等于是当着三省六部官员,对武后啪啪打脸。 阎立本嘴角微微抽动一下,心中暗想:您这真敢说,不怕武后动怒啊。 狄仁杰眼中透出无奈。 阿弥真是…… 不过,说的也在道理上。 只是太不给武后留面子了。 殿上各大将军,各军将,暗自交换着眼色。 三省六部官员,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 殿上掌灯的、报时的,侍奉的,伴驾的宫人和内侍,一个个变了脸色。 偷偷看向武后。 这十几年下来,武后强势的形像,已经深入人心。 除了昔年天皇李治,无人敢去触她的霉头。 就连当今新帝李弘,在武后面前,也矮了半截。 沉默了片刻。 武媚娘凤眸微眯:“既然无法抹除,然辽东时降时叛,听闻如今攻势甚急,程名振已然抵挡不住,数次向朝中告急,如今,计将安出?” 呃? 武后居然没生气? 左相阎立本诧异的看过去。 从他的角度,只能看到武媚娘的侧脸。 金色的凤冠张翅欲飞。 武后的侧脸线条流畅,鼻梁高挺,下巴微扬。 透着一种骄傲自矜之色。 看来,苏大为的话,并没有引起她的恼怒,也没有动摇她的信心。 所有人暗暗思忖着。 毕竟,苏大为算是天后一手提拔起来的。 虽然如今与陛下更亲近。 但与武后,也不算交恶。 至少没有撕破脸的传闻。 武后应当还是倚重他吧? 目前唐军中,除了裴行俭,也确实没有比苏大为更懂用兵之人了。 “回太后。” 苏大为被武媚娘发问,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见,辽东之事,不难。” 哦? 武媚娘微有讶异:“怎么个不难法?” “太后、陛下,昔年我军攻略辽东,苏大总管先平百济,英国公李勣再下高句丽,而微臣,也平了倭岛。” 苏大为镇定自若,侃侃而谈:“如今,虽然时有叛乱,但当时这几国的百战精锐,能战之兵,都被我唐军歼灭。” 这番话,苏大为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话语里,自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讶然,接着凤眸一亮:“说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战精兵,绝无可能一日间重新生出来。” 苏大为走到沙盘边,从程务挺手中拿过竹枝,指着沙盘道:“虽然如今贼势甚大,但这些人,相较于过去的高句丽,只算乌合之众罢了。 昔年大唐初创,河北刘黑闼起事,数破唐军,兵势大盛。 一时朝廷震动。 甚至动了迁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于洺水挖开堤坝,冲溃刘黑闼军。 此一役后,刘黑闼精锐尽丧。 后来再起事,手下兵虽多,但却一败再败,直至消亡。 人多,绝不意味着战力多,只意味着消耗更大,需要的粮草更多。 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拖累。” 这般一说,仿佛拨云见雾一般,令所有人心头一亮。 对啊,百战精锐死光了,可不是马上能再有。 光是凭一些乌合之众,就算再多,又怎么会是唐军对手。 何况人多,意味着消耗更大。 隐约间,众人透过苏大为三言两语,似乎看到了一丝破局的曙光。 苏大为竹枝指着安东都护府道:“安东都护府管理辽东、渤海国,控扼渤海、契丹、库莫奚、靺鞨、室韦,如此广袤的土地,但精锐府兵只有三万人。 仅凭此三万人,就算是铁军,也难掌控全部土地。 叛军如水,四处流动,以安东都护府的力量,可以将其打败,但很难消灭。 再加上这几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面,对东面有所忽略。 据我所知,许多兵员折损得不到补充,有些府兵已经超期服役,但朝廷却没有及时派兵前往轮换。 我们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惫。 我们是在域外作战。 而敌人,是当地土著,野风吹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仗,怎么可能打赢?” 武媚娘开始还听着连连点头。 听到后面,感觉不对了。 一张脸也沉下来:“你这是在指责朝廷?是说哀家策略不明吗?” “不敢。” 苏大为叉手道:“辽东之患,乃癣疾之患,虽有些麻烦,但是不难平定,目前至少不会出大乱子,若依微臣之计,足可稳固辽东,同时击退大食人,平定叛乱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闪。 李弘忍不住从龙椅上站起身。 狄仁杰、阎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卫大将军程处嗣,邢国公苏庆节,大将军程务挺,众大将,一齐向苏大为看过来。 就听殿上皇帝李弘大声道:“苏郡公乃我大唐不世出的名将,定然有破敌之策,愿闻其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