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3章 不是书山拒人千里 (第2/2页)
有些走不动了,还请见谅。” 王观尴尬一笑道。 “无妨无妨。” 宁松道。 “大师兄?” 此刻,另有弟子低声叫着,没有将大师兄叫醒,反而将七师兄叫醒了。 “见过诸位,还望诸位见谅。” 七师兄已经四十余岁,清醒过来扫了一眼,就立即明白眼前是什么情况。不过在此刻,他却忍不住道:“请问诸位贤士,此君行碑是何人所书?” “此乃安先生所书。” 有准大儒回答。 “安先生?敢问安先生是何人?” 七师兄再道,他的确被君行碑所惊艳,这绝不是书之国士所书。因为圣书院就有十数位书之国士,但是所书,并没有君行碑如此惊人。此君行乍一看,十分普通的样子,但越看却越惊人,让人看不到“书”的尽头…… 在这方世界。 琴棋书画分为九品,一品之上是为国士,国士之上是为国师。而国师之上则为圣士,圣士之上为圣师。 国士大概相当这个世界的大儒。 国师则相当大贤。 圣士相当半圣。 所以。 七师兄认为君子碑,起码是国师所书。他认为,国士写不出来…… 虽然国士只是相当大儒,但是这方世界的琴棋书画国士,比大儒少很多。 似乎更难。 毕竟,圣书院的大儒就超过百人。 但是,书之国士才十余人,即使加上琴、棋、画三国士,亦不过是四十人而已。 而琴棋书画四艺的国师,却只有寥寥七人而已。 但圣书院的大贤,就达到数十人。 此刻,在一个小小的檀香书院,竟然能看到书之国师的字迹,自然十分意外。 “安先生乃檀香书院府主……” 有准大儒道。 当大概介绍后,圣书院的弟子却有些诧异,安先生乃是从中土而来?既然为大贤,又是书之国师,为何自己等人没有听说过?虽然说,中土很大,有数个大王朝,小国亦有十余个之多,但是大贤级别的存在,他们基本都听说过,甚至还读过他们的文章。 这个安修,他们却从来没的听说过。 此刻,圣书院的弟子相视一眼,都微微摇了一下头。 “七师兄,现在怎么办?老师和大师兄,五师兄他们……”王观来到七师兄身边低言,一直站在书院门口亦不是事。但是,扔下老师在门口,自己这些弟子却走进去,更不是事。 这让一些年轻弟子,感到颇为尴尬,连连对宁松等人表示歉意。 不过在此时。 有弟子猛然想起二十七巨响,以及“读尽二十七书山,可为圣贤”之事,就好奇询问起来。 有人认为。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所以现在,宁松等人就感到有些尴尬,他们的确是无意的。尽管是圣书院的弟子,但是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样子,还连连表示歉意,自己怎么好意思去计较? 不过,大家一直在门口前站着,亦不是事啊。 这样只会一直尴尬下去。 幸好不是相对无言,大眼瞪小眼,他们既然开口询问了,就有准大儒回答,免得大家都尴尬。 “真有二十七书山?” “此竟然是安先生所言?即使是大贤,声音能传出千里之外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时,他们终于明白过来,二十七声巨响是怎么回事,二十七道气运柱,又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二十七道气运柱,竟然是因二十七座书山所生…… 一座书山,竟然迸发如此磅礴的气运柱? 即使是圣书院亦不如? 此刻,他们亦隐隐可见粗壮无比的气运柱,果然是从书院里所生,还在浩浩荡荡地冲天而起。 不过,安先生不过一大贤而已,这二十七书山从何而来? “宁府主,吾等可观看一下书山?” 王观道。 “书山,乃是天下人之书山,不管是何人,皆可观看。”宁松微笑一言,“诸位,书山便在大殿之后,请吧。” 众人相视一眼,沉吟一下,便留下七师兄守着老师、大师兄和五师兄三人,其他人皆跟着宁松等人走进书院,来到大殿前的广场上。 “诸位,书山便在大殿后。” 宁松一指道。 众人看去,第一眼,什么都没有看到,就连之前能隐隐看到的气运柱,亦不见了。 第二眼,还是什么都没有。 一些年轻弟子都愣了愣,忍不住道:“宁府主,书山在何处?这大殿后,哪有什么书山?”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无法看到,还是有数人能够看到,皆被气势磅礴的二十七座书山所惊,心神都有些震动起来。此二十七座书山,“庞大”到让他们无法形容…… 此刻他们终于明白,为何“读尽二十七书山,可为圣贤”了。 只要读尽了此二十七书山,想不成为圣贤都难。 “这二十七书山,必将震动整个天下。” 一名中年人道。 “书山的确在大殿后。”还有中年人,有些疑惑看着师弟师妹,“你们,没有看到?” “没有。” “十一师兄看到了?” “这书山是如何一个样子?” 众弟子纷纷询问,几名中年人一一回答。 不过在此时,宁松等人说了一声就离开,毕竟已经天黑,便由一名准大儒陪同。而七公主没有什么事,则与准大儒一起陪同,况且她的身份不简单,有这个资格。 主要是她想留下来。 “咦,书山中似有一个人影,可是人?” 一名中年人诧异问。 “此乃我檀香书院的弟子,名为涂宁,乃是第一位走进书山的弟子。” 准大儒微笑道。 “贵院真是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那中年人感叹道,虽然他第一眼就看到了书山,但是无法走进去。在他看来,凡能走进书山的,皆是不凡的存在。这个不凡,并不是指境界,境界只是暂时的…… 他,乃是大儒,但同样走不进去。 是境界不到吗? 不是。 是心不到。 其实,并不是二十七书山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自己将二十七书山,拒于千里之外。 只有明了,懂了,才能走进书山。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