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为读书人找出路(一八年教师节特别章) (第1/1页)
孔府的事情在舆论下暴晒了几天,整个江南爆发了一场口水大战。 此战的核心战场就是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 由于大明没有禁止除官方以外的报纸创办,东林的主力军——复社,也迅速的创办了属于他们的报纸,并且在内部免费发行,并且取了一个非常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名称《复兴报》,主持人是复社大佬:张采。 复社缺钱吗?当然不缺。所以,除了《复兴报》作为主要舆论阵地之外,他们还花了大笔钱财,在《大明日报》不断的发表文章。 大明内部斗争的核心力量,一下子从隐藏在民间的状态转移到了台面上来。 所谓的党争,一直以来都存在朝堂之上,民间真正知道的并不多。而东林党以及复社,也并非全都是坏人,如果非要说明朝是被东林祸害的,其实不如说是被内斗搞垮的。 历史上的南明,大多数的复社成员在清兵南下时仍坚持武装斗争,陈子龙、夏允彝在松江起兵,黄淳耀、侯歧曾领导嘉定军民的抗清斗争,失败后都不屈而死。明亡以后,一些着名的复社成员又遁迹山林,顾炎武、黄宗羲等总结明亡教训,专心着述,杨廷枢,方以智、陈贞慧等则削发为僧,隐居不出。 当然,更有一些最终投效了鞑子的,例如吴伟业、侯方域等,但是他们也代表不了大多数人。 黄道周忐忑的拿着最新一期的日报,递到朱由检的面前,现在的日报,除了报道一些必要的政务、政令之外,舆论方面已经全面被张采他们碾压了。 朱由检看了一眼,神情没有什么波动,首先就问:“怎么样?报纸现在赚钱了吗?” “每日少有盈余。”黄道周本以为朱由检会发火的,结果什么事都没有。 “保持下去。但是不要赚太多,作为大明的官方主要报纸,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是也不能大量亏损。”这是朱由检制定的基调。 “可是,再这样下去日报都快没有内容可写了。”黄道周有些纠结,之前的话题被压的死死的,虽然造成了一些影响,可是暂时没有看出一点有利的局面。 “不要心急嘛,一篇文章是扳不倒一颗巨树的,但是它可以让巨树松松土,咱们从土里面挖点树根出来。我先帮你想个话题。” 要在江南真打一场舆论战,朱由检估计自己会亏死,而且还落得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声。既然如此,索『性』就不要贴钱进去找不自在。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官方报纸历来都占不到大便宜。朝廷对于那些人来说,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就是过分。 朱由检总结过东林和复社的区别。如果说儒家的目的是控制皇权,想进一步的巩固自己一家独大甚至直接成为国教的目的的话,那么东林纯粹就是儒教的一个急先锋; 复社不同之处是:复社属于典型的年轻人的盲目崇拜。说到底,就是大明对读书人太好,这帮子人整天吃饱喝足了没出发泄,要找事做。 江南富庶,这些人家境一般都不错,中了举,朝廷还每个月发钱养着。各种好处不断,又不用干活,整天也不想京城纨绔们那样斗蛐蛐、玩鸟什么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泡妞以及八卦时政,以此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高贵。 “王承恩,去把黄宗羲请到这儿来。” 黄道周站在一边,正准备退下去,却被朱由检留住了。 黄宗羲这几个月过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一点差错。不过,太子对他的态度是越来越好。起初还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后来发现这人一身的学问,尤其是两个师傅,都是当朝的大学士,太子立刻就明白了朱由检的用意。 可是不管太子对黄宗羲多好,他自己心里始终有些纠葛,尤其是他的两个老师,却有点在渐渐疏远他,这让他有些不解。 “黄宗羲,朕想创办一批学校,你看此事可行不?”朱由检笑嘻嘻的看着黄宗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