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终于有狙击枪了 (第1/1页)
有句话叫做:“世上没有最厉害的武器,只有最合适的武器。” 虽然胡一舟以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句话,但是说这句话的估计必定是情况特殊。 不可否认,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些过时的武器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大规模的战争中,特殊的情况有多少? 大规模的战场,拼的是飞机大炮军舰甚至核武器。 而当前国内的战争环境,拼的是飞机、是重炮、是枪械跟人数。拼的是战略战术的制定执行和对地形环境的应用,以及作战人员的作战素质跟后勤补给。 以前的胡一舟,还停留在一个特种兵、一个雇佣兵的身份之中。所以在训练手底下的新兵们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加入了一些特种作战的方法跟理念。比如刺杀、隐匿、冷兵器的运用等等。这些的训练也在前几次的实战中发挥出了一些作用。 但是随着保安团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人员不断的增多、战斗次数的不断增加。胡一舟已经把自己的代入了一个团长、一个将领、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之中。 当一个领导者,一个带领着几千人的大团的团长,一个实际控制着几十里的地域、几十座村庄的领导人。自然是不可能跟一个独来独往为钱而战的雇佣兵、一个什么都为你准备好,只需要努力作战的特种兵不同。 自从九寨的军工步入正轨的发展起来之后,胡一舟所考虑的问题,就一直围绕在九寨的未来方向之上。九寨想要在这段艰苦的岁月之中得以保存,就必须要不断的壮大自身。 说白了,就是养更多的兵、赚更多的钱、占更多的地盘、制造更厉害的武器。当然了,还要紧紧地抱住某跟大腿才行。 所以胡一舟在这一次的战斗之后一直表现得比较“大度”。 至于他只要弹药不要武器的的行为:一是要在这些未来的大佬跟前留下好印象,于己有利;二是这些枪支放在八路军的手里能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国家民族有利;三是随着h81式半自动步枪跟霰弹枪的大规模投入生产,以及这一次的56轻机枪的实地测试,原先那些的枪支是早晚都要淘汰的。 既如此,还不如趁早送给八路军。这样也能让那些从长征一路走来的革命战士们不至于拿着大刀长矛的跟鬼子硬干,以至于白白的送了性命。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无比忠诚的民族精英。 少一个,都是民族的损失。 在跟着袁革前往一号军火仓库的时候,胡一舟看到了警卫连的机枪手们手里的新式轻机枪。 这一款根据后世56—1式轻机枪设计出来的,必定会被叫做h81式轻机枪的机枪。其实际战场的运用结果胡一舟也看到了。 这款枪的理论射速在600发左右。但是无法更换枪管的弊端,也造成了机枪手们不能连续的长时间射击。当然,在实战之中机枪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射击。那不是在打仗,那是在送死。 根据测算,这款枪在实战中的射速也就在1分钟150发左右,跟胡一舟的预先设计是一样的。 这款轻机枪的特点,就是它100发弹链盒跟71发的弹鼓。作战时,副射手只需要帮着带上足够的弹链盒,必要时更换弹链盒就是了。不会像歪把子那样,要想保持持续射击,还得有一个弹药手专门的填子弹。这样一来,就解放了一个战斗力出来。而71发的弹鼓,则是端着机枪冲锋的时候能当冲锋枪用。 有了这些新式枪械的出现,胡一舟对于九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招兵买马训练,发展军工民生,都需要充足的时间。现在制约他发展的,也就是时间而已。 “时间真的是好东西啊!时间,我需要时间!”胡一舟在心里感叹着。 只要时间够用,全团就能全部换装h81式半自动步枪跟轻机枪;拜托于老板从德国购买的毛瑟98k狙击枪跟狙击镜就能运达;甚至封存的pps43冲锋枪图纸也可以试着搞出成品来;再加上他一直想搞又迫于子弹生产而不敢弄出来的mg42机枪,时间够用的话,子弹的生产线也能造出来投产。 时间足够,九寨这边的狙击镜也能生产出来;狙击手的训练也能够更加的完善;甚至胡一舟都能把穿越前最后一战使用的svd狙击步枪给做出来。作为狙击手,胡一舟深知狙击手的作用。 一号仓库里,袁革领着胡一舟来到一个长条的木头箱子跟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